【本科教育教学巡礼】36365线路检测中心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风华正茂探教研 扬帆起航启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05   字体大小T|T

一、教研室简介

36365线路检测中心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是历史厚重、成就卓著的教学科研团队,发端于1933年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开设的解剖学课程,历经“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国立36365线路检测中心医学院”和“兰州医学院”,于2004年回并36365线路检测中心。

经过9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先辈们不畏困难、励精图治的建设基础上,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团队成员继往开来,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勇于创新,不断突破,已成为一支专业思想先进,专业技能过硬,师资队伍稳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教研室成员合照

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博士后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36365线路检测中心隆基教育教学名师1人,36365线路检测中心师德标兵1人,36365线路检测中心隆基教育教学骨干奖1人,36365线路检测中心隆基教育教学新秀奖2人;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

教研室部分人才奖和科技进步奖

创新、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使得教研室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教研室承担省级教学项目3项,36365线路检测中心重点教学项目3项,其他教学项目10项,参与编写规划教材8部,其他教材7部。教研室有科研团队3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目,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长期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党建与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教研室党支部先后多次(2003年、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23年)被评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先进党支部,并获得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

教研室党支部获得荣誉称号

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亮点

      1.薪火相传重培养: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师资人才队伍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是保证人才队伍稳定的核心。人体解剖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学中又常接触有毒物质福尔马林,人才引进更为困难,教研室根据现状,通过遴选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有意向从事教学的博士研究生,经重点培养后留校任教,以保证师资队伍稳定。

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教研室团队成员以老一辈解剖学老师为楷模,坚持传帮带,通过集体备课提升青年教师授课能力和技巧,在刺鼻呛人的环境中示范大体老师解剖,使青年教师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保证每一位教师均能胜任教学工作,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授课竞赛。通过教学竞赛磨炼和提升教学能力,并获得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项,甘肃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甘肃省解剖学会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36365线路检测中心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36365线路检测中心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教研室部分成员教学竞赛获奖证书

除教学外,教研室也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为青年人提供相关实验平台,促进青年人才在科研中稳步成长,近5年,教研室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

稳定的师资能够保障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持续提升,推动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但目前我们仍然面临师资来源相对单一的困境,相信随着学科的发展,未来定能引进校外或海外人才,改善教研室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

       2.科教融合 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种基本活动,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

科研平台是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核心,是实现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是高质量教学发展的重要支点。研究室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加强有组织科研,在DNA损伤修复、组蛋白表观遗传学调控与放化疗敏感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睡眠觉醒中枢调控机制和嗅觉中枢调控环路等研究方向积极打造优势科研平台,教研室建立有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提取、纯化,免疫印迹,免疫沉淀,酶活性分析,核酸提取、分离、纯化及核酸操作,基因克隆及组织工程)、组织形态学实验室(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病毒环路示踪等)、动物行为学检测室(学习记忆、焦虑、抑郁等),动物饲养及手术室等,并设有睡眠研究室、神经毒理研究室、脑老化及脑重大疾病研究室、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室等,可从分子、细胞、环路到动物行为层面开展科学研究。

教研室教学成果奖

借助教研室实验平台,我教研室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项,总经费577万元;省、市基金项目19项,总经费146万元;发表SCI论文4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获得专利2项。通过科研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快速成长,近5年新晋教授2人,新晋副教授4人,师资队伍职称的提升保障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

本科生参加竞赛获奖证书

教研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育人功能,依托科研平台优势开展科学实验和学术交流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并打造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引导本科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验,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4篇,获得挑战杯科技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得全国创新大赛银奖1项。

教研室完善的科研体系和良好的科研氛围正逐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3.在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解剖学课程建设的挑战与成就

“上一堂课,需要走30分钟的路,几乎穿越大半个校园,走到半山腰,才能进入连网络都无覆盖的解剖学实验室”,但每一位解剖学老师仍然不畏艰辛,在教学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浓烈的福尔马林中进行小班教学、为每一位医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一直以来,教研室承担着所有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工作,目前每位教师年均课时约400学时,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各位教师仍然积极探索解剖学教学方法,制定教学制度,充分利用时代科技的进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验标本教学、考试改革,多媒体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改革,PBL、TBL教学改革、慕课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等举措,不断的探索更符合当代学生特点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得益于丰厚的教学历史积淀和历代解剖学人的拼搏和努力,解剖学教学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们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甘肃省教学团队”,主讲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均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六项教学成果分别被评为兰州医学院、36365线路检测中心、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局部解剖学》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系统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获批甘肃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各位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解剖学教学环境逐渐改善,解剖学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研究所、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教学团队将以新的面貌再出发,严塑师德,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立德树人,狠抓本科生教学,做精做强研究生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昨天已成历史,现在的奋斗才能带来无限可能的明天,相信后期随着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教学环境的改善,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人解教研室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